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范文精选

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设备的安装作为施工安全的重要控制点,一直以来都是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工程设备的安装不仅仅影响到工程施工整体进度,其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点。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保障工程设备安装质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点。文中就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设备的安装作为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安装质量对于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管理与监督,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现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设备安装项目种类较多,电梯、中央空调、给排水设备、消防设备、高低压配电设备等。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采用招投标形式进行,但是许多承包单位在将整体工程投标后,分包给多个小公司进行,本身只通过现场派驻几名技术人员跟踪。而派驻的技术人员也并非全天在现场。加上小公司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齐全,常常造成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过程留下了设备隐患。因此,加强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从源头抓起,通过材料审核、安装过程监理等多方面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工程设备安装质量。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涉及多种类的设备的安装,因此在此我们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方面,而不是针对一种设备的安装管理进行论述。

(一)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进现场必须通过双人复核来检查进料质量,并通过材料现场检查、与设计图纸标注材料是否一致。例如:在进行供排水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首先在管材进场时要检查管材管径是否与标注管径一直,其次根据图纸对管材材质的要求检查管材材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核对进场物料数量。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检查,来保障供排水设备安装的质量。另外对于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辅料,也必须加强监管。例如:中央空调工程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密封胶,必须采用合格厂家出场的产品,避免假货的进入。材料管理员要时刻注意,进场物料的保质期、厂家等。通过主要材料与辅助用材料双重监管,保障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符合要求,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设备安装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各项技术质量交底目前通过检查仍然是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脱节,与实际现场施工项目脱节,起不到真正指导施工作用。内容空洞,仍然大量抄自国家标准、设计说明和地方工艺标准,没有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但仍然顺利通过各级审批和监理的认可。有相当工程是同一专业系统只是不同部位分包,分包单位各编各的施工方案,互不交底,相互矛盾,同一个工程没有统一质量控制管理。有的施工方案甚至不能称为“方案”,就是“原则指示”,没有具体的质量、技术成品保护措施,没有施工进度计划,缺少认真审查,也无法执行贯彻。这种现象年年讲,但改进不大,原因主要是“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施工项目甚至没有真正的专业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很多又是从设计院退休或其他非施工单位转业的人员,缺少实际施工管理经验,所以不能真正起到把关、控制质量管理的作用。其次,多数施工企业操作人员很少有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工人,真正的暖卫及通风空调技工很少,高级技工几乎没有。一方面是施工中使用的大多数是农民工,所以操作质量难以有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多数施工企业缺少企业工艺标准,均使用北京市编制的地方工艺标准,该工艺标准已编制多年,有相当部分内容已不适用。尤其目前推广应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方面,老的工艺标准没有这些内容。

(三)设备安装过程的安全管理

怎样在提高工程质量及减少工期的同时,增加安全保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是现阶段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企业的又一重要问题。首先,就是要增加施工现场安全装置,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四口”、“五邻边”等地区的防护装置,减少因流动性大、人员繁杂及建设施工单位的问题造成的无防护或缺少、意识的现象。虽随时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其次,要增加施工中器材的机械性强度试验和电器绝缘检验,对于使用的保险绳、吊篮架等要定期进行强度测试,避免出现由于缺少检查和强度试验造成人员伤亡。因为监理人员工作特殊性,监理工作的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增加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使监理人员在注重工程质量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提出要求。例如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监理人员熟知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对其提出要求必将增加脚手架安全性,从而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三、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展,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大型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所涉及的设备品种多、数量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其设备工程投资通常占项目总投资的50%左右,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设备投资比例更高,可达70%以上。特别是在以后的清洁能源建设中设备制造和投资将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而设备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也将越来越重要。因工业基建项目、水电工程项目、风力发电项目等设备投资大,技术水平高,质量要求严,所有项目的成套设备及关键工艺单元设备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是否合理,设备制造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安装、调试、运行是否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等专业性问题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设备工程监理服务对象也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设备制造单位、设备采购单位或设备安装、调试单位等延伸,出于不同的目的,他们都可能需要设备工程监理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内容也由对重要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储运、安装、调试等过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实施监督过渡到设备工程的全过程或全方位的咨询和管理。最终通过第三方监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结论: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加,以及科技带来的工程内设备的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广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以及工程施工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工程设备安装人员及监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品,以一对设备安装过程中科技的提高。相信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加上我国管理部门不断加强的管理力度,我国的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的发展将对向着良好的方向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周树林.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与监理[J].安全生产,2005,2.

[2]张伟东.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技术[J].中国建筑,2006,3.

[3]方东平.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建筑工程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比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介绍,阐述了新型、高效应力结构体系将在我国二十一世纪大规模基本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前言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2种结构形式。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各有所长,前者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速度快、建筑物内部净空气大等优点,而后者刚度大、耗钢量少、材料费省、防火性能好。综合利用这两种结构的优点为高层以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统计分析表明,高层建筑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用钢量约为钢结构的70%,而施工速度与全钢结构相当于,在综合考虑施工周期、结构占用使用面积等因素后,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

最近建设部和国家冶金工业局在颁布的《建筑用钢技术政策》中,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列为要大力推广的建筑新技术,可以预见,混合结构在高层办公楼、学校、医院及住宅等建筑中将有较广泛的应用。

二、索张拉结构

索张拉结构基本受力构件有三类: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和受拉构件。

对于受压构件,当构件长细比较大时,由于构件会发生整体失稳,构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对于受弯构件,由于构件截面应力不均匀,截面边缘的最大应力往往控制构件的设计,使得构件材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受拉构件,截面的应力均匀,不会发生整体失稳,如利用高强钢索做成受拉构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拉构件的作用,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在结构体系中巧妙利用张拉构件,结合少数刚性受压构件,可构成受力合理的高效张拉结构体系,不仅承载力高、刚度大,且能使各种材料的强度均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索穹顶结构

索穹顶结构实际上是一处特殊的索-膜结构,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效率极高的张力集成体系。其外形类似于穹顶,而主要的构件是钢索,由始终处于张力状态的索段构成穹顶,利用膜材作为屋面,因此被命名为索穹顶。由于整个结构除少数几根压杆外都处于张力状态,所以充分发挥了钢索的强度,只要能避免柔性结构可能发生的结构松弛,索穹顶结构便无弹性失稳之虞,所以,这种结构重量极轻,安装方便,可具有新颖的造型,经济合理,被成功地应用于一些大跨度和超大跨度的结构。

四、膜结构

膜结构是张力结构体系的一种,它以具有优良性能的柔软织物为膜材,由膜内的空气压力支承膜面(充气式膜结构或所承式膜结构),或利用钢索或风性支承结构向膜内预施加张力(张力膜结构),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刚度、能够覆盖大空间的结构体系。膜结构采用的薄膜的材料,大多采用涂层织物薄膜,分为两部分,内部为基材织物,主要决定膜材的力学性质,提供材料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等;外层为涂层,主要解决膜材的物理性质,提供材料的耐火、耐久性及防水、自洁性等,常用膜材一般为聚酯织物涂敷氯乙烯涂层膜材、玻璃纤维织物涂敷聚四氟乙烯涂层或有机硅树酯涂层膜材。膜材并接的结构接缝多采用热焊,非结构接缝采用缝合。

膜结构具有如下特点:造型活泼优美,富有时代气息;自重轻,适合大跨度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能源消耗;价格相对低廉,施工速度快;结构抗震性能好。

充气膜结构有单层、双层、气肋式三种形式,充气膜结构一般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能源供应,在低拱度大跨度建筑中的单层膜结构必须是封闭的空间,以保持一定气压差。在气候恶劣的地方,空气膜结构的维护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建筑曾遭意外的漏气而下瘪。

五、高效预应力结构体系

高效预应力结构是指用高强度材料、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建筑起来的预应力结构,是当今技术最先进、用途最广、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建筑结构型式之一。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大精尖的土木建筑结构都采用了高效预应力技术,如,大型公共建筑、大跨重载工业建筑、高层建筑、大中跨度桥梁、大型特种结构、电视塔、核电站安全壳、海洋平台等几乎全部采用了这一技术。

近年来,高效预应力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已制定专门的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规程、工程中应用的预应力结构体系也很丰富。典型工程实例有:面积最大的单体预应力工程是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每层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平方米,在混凝土板、墙、框架、柱以及钢屋架、钢梁和钢管网架中大量采用了预应力技术;柱网最大的预应力工程是深圳车港工程,标准层平面尺寸159×103.5米,标准柱网16×25米,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最在的预应力钢桁架工程是北京西站主站房工程,该预应力钢桁架跨度45米,桁架上承40米高的中式门楼,门楼总重5400余吨;层数最多的预应力工程是广东国际大夏主楼,总计63层;高度最高的预应力工程是青岛中银大厦,总高度241米,58层,等等因篇幅所限,文章重点介绍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和北京西客站主站房工程。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全面采用了高效预应力技术,仅无粘结预应力筋量就达4000余吨堪称本世纪国内最大的预应力工程之一。新航站楼的基础为整体预应力平板片筏基础,上部结构采用了预应力框架、剪力墙体系和预应力板柱、剪力墙体系,部分屋面采用了预应力空间焊接钢管屋架。

建筑工程范文第3篇

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大地震相对较少,其中6级以上强震每年发生100~200次;7级以上大震平均每年18次;达到8级或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每年平均1~2次.从地震发生位置的地理环境上看,全球地震可分为海洋地震和大陆地震两大类,其中发生在海洋的海洋地震占85%;发生在陆地的大陆地震占15%.但由于大陆是全球人类主要的聚居地,因此地球上的地震灾害绝大部分来自大陆地震.根据上个世纪以来的地震灾害统计,大陆地震所造成的地震灾害占全球地震灾害的85%.

而我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占全球大陆地震的33%,平均每年发生30次5级以上地震,6次6级以上强震,1次7级以上大震[1].根据日本地震学家阿部胜征的研究:上个世纪全球发生的面波震级≥8.5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一共有3次,即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8.6级、1950年中国西藏察隅8.6级和1960年智利南方省8.9级地震[2].可见我国的地震不但在世界上最多,而且强度最大.加之我国地震分布广泛(除浙江和贵州两省之外,其余各省均有6级以上强震发生),震源很浅(一般只有10~20km),因而构成了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征.这些特点导致了全球最大的地震破坏力.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因此,我国的地震灾害可谓全球之最.上个世纪,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为110万人,其中我国就占55万人之多,为全球的一半.因此,粗略地说,我国的国土面积占全球的1/14,人口占1/4,地震占1/3,地震灾害占1/2.因此,地震和地震灾害问题是我国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发展,特别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2新建工程必须抗震设防

国内外大量的地震实践证明,经过抗震设防的新建工程,能较好抵御地震灾害的袭击.1923年日本关东8级大地震,东京的建筑物大部分被震毁,可是700幢经过抗震设防的楼房,75%完好无损,23%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只有2%倒塌;1935年智利发生8级大震,康塞普森城变为一片废墟.智利政府接受了教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须进行抗震设防.1960年智利突然发生8.9级特大地震(这是全球有地震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凡是设防的建筑物均未倒塌;1995年1月日本阪神发生7.2级强烈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按1981年新的抗震规范设计的房屋和设施,大多数经受住了考验,按新的规范设计的高速公路桥梁和地下设施大多数完好或仅有轻微破坏.1966年3月8日和22日,我国河北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这是建国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的第一次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7938人死亡,8613人伤残,倒塌房屋119多万间.在这次地震后,当地总结了“地基牢一点,房屋矮一点,屋顶轻一点,连接牢一点”的农房抗震经验,制定了一套农房抗震措施,群众按照这套抗震措施建房,当1981年再次发生6级地震时,没有一人死亡.

1976年唐山地震极震区成了一片废墟,可是按8度设防的唐山面粉厂,按7度设防的唐山新华旅馆及外贸局办公楼都遭受了10级地震袭击仍然立而未倒;1988年澜沧、耿马遭遇8度地震袭击,建筑物倒损率为95%,80年代新建的框架楼房由于未按要求设防,也未能幸免,而按8度设防精心施工的耿马县电影院和按7度设防的耿马县委招待所、县档案馆等建筑则基本完好;1996年2月3日,丽江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其中因房屋及工程设施倒损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总经济损失的95%.对丽江县城200多幢新建工程的震害调查结果表明,190多幢工程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质量良好,破坏程度轻微,有2幢建筑违反抗震设计规范,造成了严重破坏[3].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由于建筑工程没有进行抗震设防,震中地区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共有13.6万间房屋倒塌,26.4万间房屋损坏,49人死亡,11439人受伤,近4.4万灾民无家可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36亿元人民币.这次地震仅仅是发生在人口稀疏的张北—尚义交界地区,仍然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损失,假如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高楼林立的城镇,后果将不堪设想[4].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一桩桩血的事实都突出说明了一个问题:建筑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3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表明,我国当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管理问题

(1)重救灾,轻防灾.由于大震的重演周期长,造成社会公众对地震存有侥幸心理,唐山地震的惨痛教训在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人中已淡薄;遭震时重视,突击救灾,过后防灾观念淡薄,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够,建筑物抗震设防工作远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抗震设防及其质量状况不以为然,以致难以形成全社会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

(2)综合管理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的第四代地震烈度区划图,许多原来不设防的地区增加了抗震设防的要求,还有不少地区提高了设防等级,这无疑给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对抗震技术标准不够熟悉,许多地区也没有及时编制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抗震构造节点图集和标准,不便于施工质量控制,加上抗震设防综合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抗震主管部门与招标投标、质量管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密切,致使抗震设防在设计审查、施工方案核查、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时有脱节、留有漏洞[5].

3.2设计问题

设计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不合理.建筑物的破坏随建筑平面、布置、结构形式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别.房屋平面不规则、立面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刚度变化较大,地震时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加重房屋局部震害;砌体房屋的高度、高度与宽度之比超过规范要求,地震时产生平面弯曲破坏;结构不合理、构件之间、节点构造不牢固,抗拉压、剪切强度不足、房屋整体性差,使构件丧失承载力而倒塌[6].

(2)设计图纸质量较差.受经济利益的支配和不正之风的影响,设计粗糙、深度不够,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无计算书、对计算结果不分析不审查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人员重计算、轻构造,忽视对抗震设防节点做法的设计,对抗震设防既没有提供足够的详图,也未按设计规范规定提出对施工质量的具体要求,而仅笼统地概括为按抗震规范的要求施工,可操作性差.在接受工程变更时,不对抗震设防作通盘考虑,常常前后矛盾,不便施工.

3.3施工、监理方面的问题

(1)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施工队伍管理水平、技术素质的下降给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留下隐患.目前建筑工人当中,有一大部分是民工,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操作技术不熟练;施工企业的领导者中,还有不少人存在重效益轻质量的观念,自身质量意识差;监理部门需要旁站监理的工序不能做到现场旁站检查、监督;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施工偷工减料现象仍然存在,劣质建材以次充好进入工地使用,这是目前造成工程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2)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突出表现在砖砌体的组砌方法不正确、构造柱与墙体之间缺乏可靠的连接、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与梁柱之间连接不牢、框架节点施工质量差等方面.

3.4使用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不正确的使用引起的事故屡见不鲜,装修时任意在墙上开洞,使用中随意改变建筑的结构布置,任意加大使用荷载,严重破坏了承重墙体的受力性能,影响了正常使用,有的损坏虽然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来,但已造成了巨大的潜在隐患,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7].

4对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防的探讨

4.1依法进行抗震设防的法律依据

近年来国家为了规范抗震管理工作,对建设工程依法进行抗震设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如下:(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4)《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5)《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6)地方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各地出台的防震减灾条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等等[8].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震减灾法律体系,使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4.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

人类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2种: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主要是指震后救援;工程性措施主要是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计,使工程在承受所考虑的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我国由于抗震设防工作起步较晚,依法进行抗震设防,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抗震设防工作的宣传.

减轻地震灾害工作是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团体的事情,没有全民抗震防灾意识的提高,就不会有成功地减轻直至避免地震灾害的良好结果.因此,必须加大抗震防灾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①宣传对象层次化:既要面向农村,又要面向城市;既要面向普通群众,又要面向领导干部;既要面向基层,又要面向机关.因人而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②宣传形式多样化:根据各阶层人士的不同需要,采取影视声、像、图片展览、街头版报、宣传材料、报刊杂志、科普书籍、教科书籍、地震知识讲座、地震知识竞赛等形式,努力取得最佳宣传效果[9].③宣传内容常识化: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危害性、严重性、国家的法律法规、我国的地震工作指导方针、我国的抗震设防政策、国内外典型震例和地震安全的责任问题.

(2)重视地震安全性评价.

建筑工程首先要确定设防标准.设防标准定低了,工程设施安全度降低,地震时起不到抗震的效果.相反,设防标准定高了,会增加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工程项目因资金不足而缓建或停建.确定科学的、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只有通过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来实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抗震设计的一部分,它要求所设计的工程在常遇(使用期内可能遇到几次)的小震下,工程基本无损,无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在难得一遇的中震下,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而在不大可能遭遇的特大地震下,可以容许工程破坏,但仍不倒塌,以保证人身安全.即所谓“小震不坏、中震(设防烈度)可修、大震不倒”[10].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土层地震反映,直接提供不同年限、不同概率水准的基岩与地振动工程参数.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切实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3)抗震设防措施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要使建筑工程真正达到能够减轻以至避免地震灾害,必须把抗震防灾工作自场址选择、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贯穿始终,其中最重要的是选址、设计、施工三个环节.

首先,在选址时选择地震危险性较小的地段作为建设场地,因为场地条件对震害有明显的影响,新建工程一般不应在发震断裂邻近地段进行建设,不应在覆盖土层厚的冲击、淤积软土层及严重不均匀土层上进行建设,不应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非岩质陡坡上进行建设[11].其次,在抗震设计上,一定要严格按“二阶段”的设计步骤和“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进行设计,不得马虎.此外,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要全面贯彻抗震规范要求,充分体现抗震设计意图,使建筑物防御地震的能力得到保障,从而减轻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

(4)对原有未设防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

除了对新建工程进行抗震设防之外,对原有未设防的房屋,也要普遍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1979年4月,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抗震加固工作的几项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建筑工程抗震加固工作.据1977年初步调查,全国有7.4亿m2的建筑需要加固.全国共投资44亿多元用于这项工作,现已完成加固的建筑有2.4亿m2、200个大中型水库、500多座桥梁以及一些铁路干线、主要电网等.这些加固的工程,绝大多数在后来的地震中经受了考验.我国建筑工程的加固任务还相当艰巨,还有近3亿m2的建筑需要加固[12],对这些工程必须严格按抗震鉴定、加固的有关规定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抗震加固不仅在地震时能大大减轻房屋的破坏、保障人员的安全,就是没有发生地震,也在增加建筑物的安全、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抗御其他灾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5)积极抓好村镇建设的抗震设防工作.

我国13亿人口中,约有8亿居住在广大的农村,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成灾因素较多,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抗御地震袭击的能力相对较弱.从近年来地震预报中圈定的危险区来看,广大农村遭受地震的机率大大高于城市;从我国已发生的地震区统计来看,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受灾程度大大高于经济较发达地区[13].近十年来,农村房屋更新换代很快,老、边、穷地区的农房也大有改观,因此,引导农民建房时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多向农村提供经济、适用、简便易行又能抗震的住宅设计和抗震构造图集,加强对农房建设的指导,十分必要.

建筑工程范文第4篇

1.1整体规划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过程中,应当先对总说明进行全面的把握。对于总说明而言,其主要内容是图纸各部分构造材料法的应用,对建筑图、结构图进行研究。在施工图分析研究过程中,其顺序一般是总平面图、平面图以及立面图和剖面图,最后才是详图,然后对基础图、结构图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1.2分项工程量计算

在对建筑工程各部分工程量进行计算时,应当注意各项目间所存在着的关联性,同时还要严格安排计算顺序进行计算,以免出现重复计算、工程量虚增以及计算速度下降等问题。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分项工程量计算顺序一般都是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以轴号为基础进行计算;从主到次,以及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再装饰,由内而外的进行计算。具体如下:首先,主体建筑计算。在主体建筑计算过程中,计算顺序是基础、土石方、混凝土、门窗以及砌筑等方面的工程内容。在此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定额算节进行计算,以免产生重复计算的现象,从而耗费更多的计算时间。实践中,可通过梁、柱体积以及门窗部分的计算,获得其所占体积数,并对砌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扣除墙体混凝土构件体积、门窗在墙体中的体积计算。其次,装饰工程计算。装饰部分计算过程中,所坚持的计算顺序应当是地面、天棚以及后墙面。在地面工程量预算过程中,可有效计算出平面天棚、斜天棚之面积。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事先计算好的面积对建筑墙面面积全面计算,墙面面积计算过程中,应当将门窗、洞口面积减掉。实际计算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出现装修漏计问题,并且对普通、中等以及高级抹灰施工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区分。对于外墙面喷塑操作而言,应当适当的增列打底子项,尤其是主梁净高超出50厘米,或者每个井面积5平方米范围内的井字架梁天棚,梁净距大约0.7米范围内的有梁板天棚,抹灰工程量计算应当乘以1.4;对于块料面层而言,应当严格按照实铺面积对其进行计算。最后,预制混凝土构件。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而言,其实际计算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构建施工顺序对其进行计算,基于某工程计量规则和标准,对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运输以及安装过程中的损耗量进行全面计算。预制混凝土计算过程中,首先应当根据施工图方案计算,随后按定额损耗率计算,最后再对预制构件灌缝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若采用该种计算顺序,则会有效提高整个工程计算速度以及准确度。

1.3各项费用的有效计算

对于各项费用计算而言,其主要是以普通工程、打桩以及装修等项目计算为基数,对脚手架、现场挡板、安全网、场地围挡以及平安卡和现场卷扬机等费用进行计算。同时,还要将工程保险、赶工费、工程保修、预算包干、二次搬运、夜间赶工、大型机械进出场与安拆、混凝土泵送费、垂直运输机械费、钢筋混凝土模板、脚手架以及施工排降水和围堰等施工费用,纳入到措施项目费用范畴。

2建筑工程土建预算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虽然土建预算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方法难以跟上行业发展步伐,即在定额计算过程中因方法陈旧、发生了变动等,难以确保预算价格、实际定额价格之间的一致性,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预算误差问题。其次,实践中因施工设计严谨性、精确度不够,可能会造成施工中的很多行为措施不规范,甚至还产生的额外支出,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同时,预算设计、招标过程中,因制度缺乏规范性,可能会造成施工单位出现虚报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预算与实际施工投入之间的误差。

3提高建筑工程土建预算质量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建筑工程土建预算内容、存在着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全面提高建筑工程土建预算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流程,实施统筹管理

对于土建预算而言,其编制过程中有特定流程和规范要求,即熟悉施工图纸、说明书;整理材料;熟悉施工设计以及现场状况;全面掌握定额规定;对工程量进行准确计算;选择合适的定额项目,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概预算;核算相关费用以及概预算总造价,编制供料分析表,在汇总的基础上计算直接和间接费用、利润和税金等,核算总造价;最后对概预算进行二次复核。预算步骤如下图所示。

3.2做好施工材料预算,全面了解工程各阶段

对于建筑工程土建预算而言,施工材料费用是预算费用的重要部分,因此对材料费用的有效控制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成本造价。在预算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施工材料产地、运输价格,做好采购、管理工作,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前有效控制施工材料成本。同时,还要预算人员积极的深入到土建工程建设一线,对该建筑工程项目各个施工阶段进行全面的了解,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编制预算、施工设计方案,不能盲目进行预算,以免脱离土建工程实际情况。

3.3规范施工方案,提高资金利用率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方案始终贯彻于整个建筑工程全阶段,因此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于提高施工效率、预算质量,非常重要。在制定施工方案过程中,应当预先科学估计,以免不确定因素对土建预算产生不利影响,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工期以及用料量进行施工操作,以免因方案更改而影响预算准确度。同时,编制预算是,应当明确工期、施工材料定额,尤其是对竣工阶段的剩余材料、或者临时工程应当做好回收、折算工作以及确保建设资金的合理应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4结语

建筑工程范文第5篇

1.1质量的概念。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中对质量作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要求不仅是指顾客的要求,还应包括社会的需求,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有关政策。质量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相对性。就建筑工程而言,质量应具有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1.2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就是指导和控制某组织与质量有关的彼此协调的活动。这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因此,质量管理可进一步解释为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2、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影响

对于一般产品而言,顾客在市场上直接购置一个最终产品,不介入该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这的顾客业主、投资都必须直接介入整个生产过程,参与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对各种要素的质量管理。要达到工程项目的目标,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必须对整个项目过程实施严格控制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必须达到微观和宏观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由于项目施工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后期的质量管理,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目标。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工程质量不是旦夕之间形成的。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紧密衔接且相互制约影响,每一个阶段均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工程准备阶段、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过程质量应该为使用阶段服务,应该满足使用阶段的要求。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前期必需的程序,是工程立项的依据,是决定工程项目建设成败与否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工程建设资金保证、时效保证、资源保证,决定了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否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标准来规范建设行为,也关系到工程最终能否达到质量目标和被社会环境所容纳。在项目的决策阶段主要是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对于工程建设,需要平衡投资、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做到投资、质量和进度的协调统一,达到让业主满意的质量水平。因此,项目决策阶段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要充分了解业主和使用者对质量的要求和意愿。

2.2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是选择建设场地和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场地的强度依据。地质勘察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地质勘察的内容和深度、资料的可靠程度等将决定工程设计方案能否综合考虑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条件,是全面合理地进行工程设计的关键,同时也是工程施工方案确定的重要依据。

2.3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工程项目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工程采用什么样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形式,选用什么样的结构类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关系到建设投资的综合功能是否充分体现在规划意图。在一定程度上,设计的完美性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设计的严密性、合理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成败,是主体结构和基础安全、环境保护、消防、防疫等措施得以实现的保证。

2.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是指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在建设场地上将设计意图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并保证质量的活动。施工的作用是将设计意图付诸实施,建成最终产品。任何优秀的勘察设计成果,只有通过施工才能变成现实。因此,工程施工活动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实现,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的实现以及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工程项目的施工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工程项目施工所用的一切材料,如钢筋、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等以及后期采用的装饰装修材料要经过有管质的检测部门检验合格,才能用到工程上。在施工期间监管单位要认真把关,做好见证取样送检及跟踪检查工作。确保施工所用材料、施工操作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友情链接